首页 > 环球教育 > 国际教育

假如李斯在哈佛留学

栏目:国际教育     来自:中国教师教学研究网      时间:2025-06-06 02:35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6月05日 第 08 版)

  李斯是楚国人,留学去齐国,在稷下学宫师事赵国人荀子,然后助秦国平定天下。如果齐国国君当初下令,稷下学宫不许招收外国学生、学者,那不光先秦学术将大为减色,李斯的《谏逐客书》可能也会更早写出。

  幸运的是,齐国、稷下学宫一直秉承自由、开放、包容的办学宗旨,为百家争鸣的繁荣做出重大贡献。可谁曾想,公元2025年5月,太平洋彼岸的哈佛校园里,近7000名国际学子竟面临“逐客时刻”——美政府一纸禁令,勒令哈佛停招外籍新生,现有国际生须转学,否则失去合法身份。这般荒唐决策,细察有三重病灶:无格局、无法治、无公平。

  无格局者,自断经脉而不自知。当初李斯谏秦王,历数穆公得五子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图强,客卿实为“跨海内、制诸侯”的基石。今观哈佛,国际学生和学者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学生占学生总数逾1/4。工程实验室里,他们是科研脊梁;创业竞赛中,他们是创新引擎。更不必说,3/4国际生自付全额学费,仅少数依赖资助,成为美国每年450亿美元的国际教育收益之一。

  经济学家福尔曼直言:“高等教育是美国重要的出口之一,也是软实力的关键来源。”当其他国家高校敞开怀抱接纳彷徨学子,笑纳这份“人才厚礼”时,恰应了李斯箴言:“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无法治者,践踏法律而不自省。美国教育理事会副主席莎拉·史布莱泽说,她从未见过以任何理由撤销招收国际学生认证的做法,实属史无前例。此番美国政府以反犹之名,强索学生抗议音视频,设72小时通牒,更将学术争议与签证政策粗暴捆绑。哈佛校长加伯表示,没有证据能支持政府有关“国际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受到干扰、暴力或其他不当行为”的指控。

  司法系统亦难容忍此等乱象——禁令颁布后第二天,美国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一名法官发出临时限制令,要求在举行听证会之前“维持现状”。回溯秦史,逐客令尚因“郑国间谍案”而起,虽属误判,但也算有的说;而今美政府仅凭“莫须有”的罪责,便践踏程序正义,令教育沦为政治筹码。

  无公平者,挥舞大棒而不自纠。诺姆部长指责哈佛“纵容反犹”,却要全体国际学生“连坐”受罚。中国学子首当其冲——他们占哈佛国际学生群体20%,本在书斋求索,忽成政治棋局中的“高危标签”。当选择性监控戴上“国家安全”面具,《谏逐客书》穿透时空的诘问再度回响:“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这不是治世之道。

  马蹄声碎,驿道尘扬。当年李斯在颠簸车驾上书力谏秦王,落笔如剑:“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而今在哈佛校园,多少“当代李斯”正打包行囊?法官禁令仅赢得一丝喘息,诉讼拉锯战才刚开始。然而寒蝉效应已蔓延。据CNN报道,一些国际生表示,已有学生计划转学,尤其是转去海外其他学校。《纽约时报》就此评论:“这意味着美国在吸引学术人才方面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寒冬。”

  秦王嬴政最终收回成命。白宫决策者也应该读一下这篇古文,悬崖勒马,让教室重归书声琅琅,让“李斯们”安心读书。否则,逐客令最终放逐的只能是自己。


阅读排行榜

图片新闻榜

图书排行榜

中师在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联盟合作
帮助中心
加入我们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关注我们
腾讯关注
微博关注
微信关注
服务指南
会员服务
运营服务
广告服务
品牌合作
地方教育
教育培训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