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线聚焦 > 基础教育

中小学春秋假,如何放得好推得开?(人民眼·中小学春秋假)

栏目:基础教育     来自:中国教师教学研究网      时间:2025-05-09 10:34

  杭州春芽实验学校老师指导春假托管学生练习书法。
  本报记者 刘军国摄

  春假里,恩施州利川市一名中学生带着弟弟体验采茶。
  利川市委宣传部供图

  广州市玉岩中学学生在珠海太空中心开展春假研学活动。
  广州市玉岩中学供图

  今年春假期间,杭州家长带孩子在海南三亚游玩。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供图

  引  子

  “杭州中小学有春秋假?”2018年从外省考入浙江大学,在杭州生活了近7年的朱梓荧第一次听说这个假期时,颇感新奇,“杭州的孩子真幸福。”

  “很多地方还没有春秋假?”26岁的杭州姑娘富乐宁也很意外,“我还以为这是全国中小学生都有的假。”

  杭州人习以为常的这个假期始于2004年。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3月下旬,广东省广州市玉岩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开展了首次春假研学活动;清明节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4个县市,给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放春假……

  有了寒暑假,为啥还要放春秋假?学生们怎么度过这个假期?中小学春秋假,如何放得好推得开?近日,记者走进杭州、恩施、广州寻找答案。

  

  快乐度假

  放松身心,收获成长体验

  4月27日,天蒙蒙亮,杭州萧山区江南小学三年级学生陈可唯被妈妈叫醒,赶往机场,开启一周的旅行。

  这一天,是萧山区2025年中小学春假第一天,加上“五一”假期,能连休9天。陈可唯和妈妈先去了四川4天,再回浙江温州老家3天,之后返回杭州。

  “第一天,来一场熊猫主题的Citywalk;第二天,参观都江堰;第三天,去大熊猫繁育基地看熊猫宝宝;第四天,到三星堆博物馆领略文物之美……”这份与妈妈一起制订的出游计划,周密又有趣,让陈可唯充满期待。

  这不是陈可唯第一次旅行。此前,她还利用春秋假时间,和爸爸妈妈到过北京、南京等地,看到了语文课本里描绘的天安门,走进了课外书中提到的雨花台。

  近年来,杭州市中小学春假多安排在4月底,与“五一”假期连休;秋假则多安排在9月底,与国庆假期衔接。

  “春天春暖花开,秋天秋高气爽,加上能与其他地方形成错峰,所以杭州很多家长都愿意在这个时候带着孩子出去旅游。”杭州市教育局总督学孔永国说,近几年随着出游人数激增,为了抢到高铁票,有的家长“连续几天睡不好”,还有的家长采取“迂回战术”,从上海、苏州等地订票。

  所言非虚。4月中旬,当地媒体便有多篇反映杭州家长制订各种攻略,展开“抢票大战”的报道。4月25日,记者从铁路12306购票系统查看,27日杭州至北京、广州等热门城市的多个车次,均显示票已售罄。

  这个引燃部分市民旅游热情、在杭州延续了20多年的假期,是怎么出炉的?

  孔永国说,2004年,他在一所高中当老师,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专门打电话问了时任市教育局局长。对方告诉他,“一是为了减负,在学期过半时,给予学生一段休整时间,缓解过重课业负担带来的身心压力;二是增长见识,让学生有机会‘行万里路’,领略祖国山川之美;三是增进亲子关系。”

  当年3月,杭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调整中小学假期和作息时间的意见》,提出“在每学年总教学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将传统的一学年两学期两假期改为一学年两学期四假期制,实行春假、暑假、秋假和寒假”。

  “当时的文件规定,春假时间为5月1日的前后两周,秋假时间为11月的第一周。”孔永国介绍,后来根据各方反馈,逐渐调整并固定为如今的安排。

  错峰出行、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拓宽视野……在杭州、恩施、广州3地采访,这些词被反复提及。

  打开广州市玉岩中学微信公众号,下滑手机屏幕至3月30日,一篇题为《玉岩春假第七站:长隆海洋王国!边尖叫、边学习!海洋世界也是快乐教室!》的文章映入眼帘。从这一天往前至3月26日,每天都有图文并茂的春假活动报道。点击进去,一张张笑脸青春洋溢。

  那5天,玉岩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度过了人生中的首个春假:学校向黄埔区教育局报备后,经学生自主选择,310人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前往中山、珠海;另有40余人选择与父母出行。

  “我们的春假是从3月26日至28日,加上周末两天,学生们乐享了整整5天假期。”玉岩中学党委书记印贤文说,研学活动行程包括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港珠澳大桥、珠海太空中心、长隆海洋王国等特色景点。与父母出游的学生,则分别去了重庆、西安、无锡、张家界等地。

  “看草木生发是自然课,触摸古迹是历史课,结伴同行是社交课。”语文老师出身的印贤文,用充满诗意的语言道出春假的意义,“让学生在最美的季节,收获最珍贵的成长体验。”

  广州市教育局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处处长刘琦宝介绍,广州市虽未大范围放春秋假,但正在推动“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出台,鼓励中小学生开展集体研学、亲子游等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践活动。

  地处武陵山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教育局3月发布的一则通知引发关注:与清明节假期相连,4月7日至8日,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放春假。通知还提出了4个方面的假期活动建议:亲近自然、参加劳动、红色教育、体验生活。

  “在我们这里,农村孩子是大多数。这样的安排充分考虑了城乡差异,立足山区特点,挖掘地方资源。”利川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平介绍,利川山清水秀、景点众多,春假期间,孩子们正好踏青赏春。同时,这也是春播时节,鼓励学生在保障安全、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参与农耕、家务、社区服务等,体会劳动的意义,增进与家人的感情。

  春假里,利川市凉雾乡凉雾小学一年级学生屈靖晴和妈妈杨相平种下了一畦四季豆。“我挖坑,她放种子。”杨相平说,现在,女儿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四季豆长得怎么样了。“我种的四季豆,一定好吃。”如今,豆苗早已破土而出,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小姑娘饱含期待。

  今年春假期间,利川市130所义务教育学校的9.1万名学生中,九成参与了家务劳动,七成体验了春播,6000余人参加红色教育活动,近半数孩子的家庭开展了亲子游活动。

  是否放假

  实事求是,没有“一刀切”

  同属于恩施州,建始县今年没有放春假。

  作为建始县教育局教育股负责人,付大甫清楚地记得,3月中旬,就放不放春假这件事,局长安排他们做了一次调研。

  “我们在部分师生和家长中进行了调研,老师和学生基本上都愿意,但大部分家长不愿意,反对的声音比较大。”付大甫回忆。

  记者在建始县采访了几位家长,他们对放春假,大都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

  建始县实验小学一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孔平说,放春假的出发点是好的,我也赞成孩子要快乐学习。但自己和爱人工作都忙,请假陪孩子的可能性小,孩子放假也就在家玩玩手机、看看电视,起不到春假应有的效果;

  建始县民族实验初级中学一名初三年级学生的家长王建,两口子都忙生意,既担心孩子放假耽误学习,又担心孩子的安全出问题,“放了假就喜欢骑车到处跑,有一回还摔了跤。”另一名学生家长刘露更是直言不讳,“恨不得每天24小时,小孩能有16个小时在学校。”但他们同时也认为,“放假的好处也是有的,孩子可以缓解焦虑。”

  …………

  与家长们的矛盾纠结不同,老师们对于春假的态度,普遍立场鲜明:期待、欢迎!

  建始县实验小学老师刘均碧说,学校取代不了家庭的作用,学校活动也替代不了大自然的美好,“何况,春秋假是给孩子的假期,难道不应该多听听他们的声音?”

  印贤文说,广州四季温暖湿润,草木常青,他给学生上语文课讲解“草色遥看近却无”时,很多学生理解不了,“因为他们没有见过小草在冬季枯萎,又在初春刚刚钻出地面的模样。”

  其实,早在2013年2月,国办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就已提出,“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此后,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发布的《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等,均重申了相关要求。

  文件多次鼓励,为何实施的地方仍不多?

  记者观察到,相较于家长和师生,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考量的因素更加复杂。

  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县,截至2024年底,建始县户籍人口49.42万,其中乡村人口36.67万。“外出务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据民政部门统计,目前在我们县,父母双双外出的留守儿童共有2300多人。”付大甫说,如果放假,如何安排好这个群体,也是教育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张平坦言,利川放春假期间,他最担心的是学生安全:“不是法定假日,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家长会不会责怪学校和教育部门?”

  前不久,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一名网友建议深圳市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深圳市教育局在回复中,除了表示因为家长没有配套相应的假期,可能导致学生无人看管,或将学生推向社会培训机构,增加家长经济负担等问题外,还指出:在推进课程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的大背景下,开展科学教育、体育、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等课程教学需要大量课时,如果再增设假期,很难完成新课标要求的教学任务。

  “每有新鲜事物出现,必然存在观念碰撞,这些顾虑、担心都很自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雷万鹏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也不必强求,不妨多一点耐心,等待时机成熟,内生动力生发。

  恩施州教育局副局长周文忠介绍,恩施市是恩施州内最早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的地方,2014年,该市就开始在义务教育学校尝试放春假。“恩施市茶叶产业发展得好,清明前后恰是茶叶采收的忙碌季节。借鉴以前放农忙假的传统,让学生在这期间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的实践活动。”周文忠说,因假期设置契合地方实际,反响较好。

  2017年,在总结恩施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恩施州教育局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州义务教育学校放春假和秋假,每次时长2至3天,原则上与法定节假日或双休日衔接。

  “但我们没有‘一刀切’,放不放假,交给各县市自主确定。”周文忠说。

  今年,恩施州8个县市中,有恩施、利川、宣恩、咸丰4个县市的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以及鹤峰县的部分学校放了春假;建始、巴东、来凤3县未放假。

  在杭州,同样没有“一刀切”,目前有10个城区设置了春秋假,3个县市暂时未设置。

  “教育局发文是面向全市范围,但最开始实施的只有主城区,后来萧山、余杭、富阳等区加入进来。”孔永国认为,20年前的城市化程度和20年后不一样,山区县市和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也不一样,“我们还是要考虑具体条件,实事求是。”

  协同保障

  贯通服务,不是一放了之

  萧山区中小学春秋假是从2023年秋季开始的。

  为何在杭州市发文实施中小学春秋假近20年后,萧山区才开始实施?

  “一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提速;二是杭州亚运会举办的契机;三是托管服务等保障措施的完善。”萧山区教育局团工委书记郎露寅表示,过去,萧山区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农村家庭多、务工人员多,增设中小学春秋假,可能给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困扰。

  “现在,家长为什么对春秋假的接受度高?是因为‘大后方’保障得好。”郎露寅说,2023年秋假期间,萧山区为204名学生提供了托管服务;到2024年春假、秋假,这一人数分别增至1087人、1123人。

  不只是萧山区。

  4月27日,走进位于上城区的杭州春芽实验学校,书法教室里墨香浓郁,孩子们正跟着老师练习书写横撇竖捺;榫卯木工坊中,孩子们化身“小匠人”,在老师指导下,亲手绘制、组装风筝……

  今年3月,杭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春秋假实施的通知》,要求“对于春秋假期间确实无法陪同孩子的部分家庭,各地要参照暑期托管具体要求和成熟做法,提供春秋假托管服务”“春秋假托管不收取托管服务费”。

  上城区综合地理位置、特色课程等因素,选择了5所学校作为集中托管点,从4月27日至30日,每天上午8点半到下午5点半,提供托管服务。杭州春芽实验学校是其中一所。

  “这4天,我们每天一个主题,包括传统文化体验、传承科学家精神、运动节和参观红色场馆等。”杭州春芽实验学校校长胡旭东告诉记者,除了每人每天收取20元午餐费外,不再收取其他费用,“报名参加的学生共114人,涉及上城区28所学校。”

  市民陈其把家里两个孩子都送了过来。两个男孩,一个六年级,一个三年级,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以前每次放春秋假,孩子倒是欢呼雀跃,他和爱人就暗暗发愁——他工作忙走不开,爱人是幼儿园老师,也不能回回请假。因此,前几年,他们要么把孩子交给外公外婆照看,要么送到浙江金华的爷爷奶奶家。

  “老人管孩子,难免溺爱,所以假期里的生活安排总是不大理想,但也没办法。”陈其说,今年听说学校提供托管服务,立马决定给孩子报名,“解了我们的大难题。”

  拿起手机,搜索杭州市上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公众号,进入“淘活动”平台,输入“春假”二字,上城区教育局义务教育科科长程艳给记者展示:除了5个集中托管点,还有区内其他学校举办的各类免费“玩转春假”活动,以及一些机构开展的收费活动。

  “多层面、多形式的服务和活动,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程艳说,今年春假,5个集中托管点共接收了约500名学生。

  在雷万鹏看来,实施好中小学春秋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家校社的协同配合,以及多个部门、多项制度的贯通衔接。

  比如,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采访中,受访者普遍认为,家长的放假时间不匹配,是中小学春秋假推行的最大阻碍。在恩施,州委组织部专门出台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的文件,将中小学春秋假与清明节、劳动节等并列,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结合这些节假日轮流休假。在杭州,由于推行时间长,中小学春秋假已成为当地约定俗成的假日,家长们会早早规划,单位也大多允许有适龄孩子的职工休假。“有的家长还想出了‘互助’旅游的办法,比如你今年休假,我不能休,你帮我把孩子带出去。明年再反过来。”孔永国说。

  又比如,中小学春秋假质效的提升。早在2004年,杭州市教育局便提出春秋假应由学生自主支配,不得给学生集体补课和变相补课。广州市玉岩中学明确,5天假期不补课、不调休、零作业,“不写作文、不办手抄报,放假就要有个放假的样子。”印贤文说,这当中也存在学校、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健康、友谊、快乐,这些与学习同等重要。”

  再比如,各地各部门的协同配合。恩施州教育局下发的通知中提到,各地要争取公安交通部门支持,保障放春假或秋假时,学生集中放学、上学的路途安全。有杭州市民认为,目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购票难”问题,从错峰旅行的角度,各地春秋假时间安排不宜过度趋同。雷万鹏建议,中小学春秋假由地方政府发文推动,更好形成合力。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携手,协同解决配套政策、教育观念、社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中小学春秋假才能真正放得好、推得开。”雷万鹏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9日 14 版)


阅读排行榜

图片新闻榜

图书排行榜

中师在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联盟合作
帮助中心
加入我们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关注我们
腾讯关注
微博关注
微信关注
服务指南
会员服务
运营服务
广告服务
品牌合作
地方教育
教育培训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