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线聚焦 > 基础教育

健全福利保障体系 增进困境儿童福祉

栏目:基础教育     来自:中国教师教学研究网      时间:2025-06-06 02:12

困境儿童是需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的对象。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作出综合性、系统性制度安排。我们要认真抓好《意见》落实,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提升困境儿童福利保障水平。

深刻认识落实《意见》、健全困境儿童福利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困境儿童念兹在兹,多次深入城乡社区、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对做好困境儿童关爱保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方面要切实做好与儿童事业发展有关的各项工作,关心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党的二十大提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体现党中央对困境儿童的真切关怀,必须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抓好落实,切实把党和政府关怀温暖送到每个困境儿童身边。

这是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重要要求。加强困境儿童福祉保障,事关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和谐幸福、社会文明进步,是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健康水平提升,孤儿、弃婴等现象大幅减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权益保障成为社会关注重点,存在情绪障碍、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儿童服务需求明显增加,传统儿童福利工作亟待转型升级。《意见》按照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导向,稳步拓展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对象,逐步丰富发展保障内容,让困境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

这是合力促进困境儿童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育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困境儿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自身残疾、缺乏监护等原因,相较其他儿童面临更多实际困难。同时,虽然我国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等保障明显加强,但与儿童全面发展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关爱保护体系不健全、监护责任履行不到位、基层基础薄弱、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意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系列政策措施,将加快补足相关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短板,为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准确把握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的着力重点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儿童优先和最有利于儿童的原则,遵循困境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规律,按照保障基本、优化服务、维护权益、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对加强困境儿童福利工作作出部署安排。要准确把握《意见》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围绕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康复服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人身安全保护、法定监护责任等“六个体系”,切实保障困境儿童生存、发展、安全“三大权益”。

一是有效保障困境儿童生存权益。衣食无忧是困境儿童成长的基础条件,保障基本生活是困境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意见》从保障力度、保障方式、保障内容等三方面提出系列新任务、新要求。在保障力度上,要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统筹衔接;将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儿童参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提升困境儿童生活水平。在保障方式上,要推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申请“跨省通办”;优化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程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流动儿童家庭异地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或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认定工作;在急难发生地为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提供临时救助,方便困境儿童就近就便获取服务。在保障内容上,要推动基本生活保障内容从物质保障向精神关爱、维护合法权益拓展,构建“物质+服务”多元保障格局,更好满足困境儿童差异化需求。

二是切实维护困境儿童发展权益。医疗康复、教育、心理健康等关系困境儿童全面发展,是促进困境儿童成长的重中之重,也是困境儿童家庭的主要关切。《意见》坚持需求导向,部署系列健全相关服务体系的新任务。围绕医疗康复服务需求,要加强医疗保障工作,稳妥推进流动儿童在居住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放宽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儿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时间限制;细化医疗救助措施,分类落实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资助政策,统筹完善困境儿童医疗救助政策;增加康复服务供给,优化康复设施布局,完善康复救助制度,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加强资源共享和协作支持,共同守护好困境儿童身体健康。围绕教育服务需求,要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入园入学政策,常态化精准开展控辍保学;加强特殊教育服务,全面推进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支持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殊教育学校;完善教育帮扶措施,按规定为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发放补助、减免费用,鼓励多渠道开展困境儿童助学工作,保障好困境儿童受教育权益。围绕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要鼓励学校为有需求的困境儿童针对性开展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健全监测评估标准,指导加强困境儿童日常心理健康监测评估,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干预;及时高效转诊帮扶,畅通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向专业医疗卫生机构转介就医的通道,强化日常关爱服务,培养困境儿童积极向上心态。

三是有力保障困境儿童安全权益。在困境儿童成长过程中,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意见》从安全保护内容和监护责任主体两个方面,对加强困境儿童安全保障作出安排。一方面,要筑牢人身安全保护体系。依法从严惩处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困境儿童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完善落实反家庭暴力制度,织密扎牢校园安全防线,加大强制报告制度执行力度。依法保障遭受侵害的困境儿童及其监护人的诉讼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利,推动落实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疏导等综合救助保护。积极预防不良行为,指导监护人对失管失教困境儿童进行教育引导、劝解管教,加强对困境儿童的法治和预防犯罪教育,让困境儿童在安全环境中成长。另一方面,要健全法定监护责任体系。强化家庭监护责任,指导督促困境儿童监护人依法履行抚养、教育和保护义务。完善国家监护制度,加强对因突发事件导致监护缺失的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完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儿童成年后安置政策。发挥儿童福利机构监护支持作用,构建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现代监护制度,让困境儿童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切实凝聚做好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的强大合力

困境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建设涉及领域广、参与部门多,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资源整合,把《意见》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一要健全落实机制。积极争取各地党委和政府支持,推动将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民生实事,逐步加大资源投入和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强化工作支撑。加强法治保障,深入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时制修订困境儿童权益保障相关法规制度。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困境儿童基础数据库和工作台账,加强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实现精准服务管理。

三要完善设施队伍。加强困境儿童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创新转型,强化村(社区)“儿童之家”、服务驿站等基层阵地功能。完善儿童主任等基层儿童工作者激励保障措施,强化履责意识,提升专业化水平。

四要动员社会参与。培育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有序参与,规范慈善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的渠道和方式,充分发挥补充作用。大力推进儿童友好型社会建设,宣传弘扬恤孤慈幼传统美德,强化全社会保护儿童合法权益意识,营造关心关爱困境儿童良好氛围。

(作者:陆治原 为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3日 12 版)


阅读排行榜

图片新闻榜

图书排行榜

中师在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联盟合作
帮助中心
加入我们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关注我们
腾讯关注
微博关注
微信关注
服务指南
会员服务
运营服务
广告服务
品牌合作
地方教育
教育培训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