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线聚焦 > 基础教育

今天的小孩爱玩啥?(关注青少年体育)

栏目:基础教育     来自:中国教师教学研究网      时间:2025-07-04 02:19

文俊皓在攀岩。

熊希怡在跳街舞。

李柏纬在滑滑板。
以上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暑期将至,如何让孩子收获更快乐充实的运动生活?

在高墙窄道上飞速穿梭,跟随节拍感受身体律动,顺着岩壁摸索向上的路径,脚下滑板腾空翻转如在云端……当下,跑酷、街舞、攀岩、滑板等成为不少“小孩哥”“小孩姐”的“心头好”。让我们一起“种草”孩子们的新潮运动,感受他们的自信与活力。

——编  者

跑酷,有趣的“闯关游戏”

本报记者  门杰伟

攀爬、跳跃、前滚翻……吉林省长春市一处跑酷训练馆中,一个身着黑色运动服的小小身影,如同敏捷的小猎豹,在色彩鲜明的高墙、窄道、陡坡中灵活穿梭。今年5岁的马行知沉浸在跑酷世界中,汗水打湿了额前的头发,他的小脸通红,眼神流露着掩盖不住的兴奋。

又一次干脆利落地完成一组动作,马行知喘着粗气跑到场边:“妈妈,你看我刚刚像不像‘飞’过去的?跑酷太好玩了,比在平地上跑有趣多了!”

今年是马行知学习跑酷的第二个年头。“孩子从小就喜欢跑跳,翻跟头更是家常便饭。”马行知的母亲姜宇航对记者说,她在网上看到跑酷相关的视频后,觉得这项运动充满活力,契合儿子的天性,于是到专业跑酷训练馆报了班。

“孩子尝试后,很快爱上了这项运动。”姜宇航说,跑酷的魅力在于把“玩”和“学”融合起来。在成人看来需要技巧的动作,在孩子眼中就是充满挑战的“闯关游戏”。

如今,马行知对跑酷的热爱早已不局限于课堂。下了课,他常常是最后一个离开训练馆的孩子,要和小伙伴们在场馆多练上几轮才罢休。回到家,客厅、卧室都成了他的“训练场”。前不久,他还在训练馆的内部比赛上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他现在迷上了侧手翻,天天在家练习。”姜宇航笑着说,“在公园里玩时,他看到空地就想翻,旁边有人鼓掌叫好的时候,最多一口气连翻11个!”围观的关注和掌声,进一步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

“以前他挺瘦的,现在明显壮实了。”姜宇航细数跑酷给孩子带来的好处,“这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运动,有利于提升爆发力、耐力、专注力,能为孩子未来接触其他运动打基础。”

执教近20年,让教练周锦玉感到欣慰的是,这项运动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十几年前,大多是感兴趣的中学生自己来学,如今则是家长们主动带着孩子来报名。”周锦玉说,目前场馆的小学员已经有200多名。

“跑酷等新兴体育项目已经逐渐被纳入一些中小学的课程,全国范围内的赛事也越来越多。”周锦玉说,“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孩子从这项运动中受益,找到自信和快乐。”

街舞,律动中点燃热爱

本报记者  洪秋婷

放学后,换上时尚的便装,穿上运动鞋,扎起双麻花辫,14岁的广东女孩熊希怡来到舞蹈室。打开音响,自己喜爱的音乐响起,她开始了街舞的基本功练习。

伴随着音乐律动,熊希怡配合着前后滑移的舞步,双臂如机械齿轮般精准卡点。音乐一曲接着一曲,熊希怡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激情,将身心全然沉浸于街舞的韵律中。

“我喜欢街舞,觉得很酷。”熊希怡一开始通过舞社学习嘻哈舞,3年前,她偶然观看了一次专业舞者的机械舞表演,舞蹈中极具张力的动作令她深受震撼,转而学习机械舞至今。

街舞是体育与街头表演相结合的舞蹈形式。这种以身体律动为主的艺术表达,配合专属音乐风格,可以单人跳也可以集体配合,主要包括霹雳舞、嘻哈舞、机械舞、爵士舞等类别,兼具运动健身与舞台表现的双重属性。

2024年8月,街舞中极具代表性的霹雳舞首度亮相巴黎奥运会赛场,标志着这项运动正在逐步获得社会主流的认可,越来越多青少年也爱上了街舞。

“我喜欢尝试,想把机械舞基本动作与个人风格结合起来。”熊希怡告诉记者,“对我来说,跳街舞是一种劳逸结合的运动方式。”

“周围很多孩子都在跳街舞,我也很支持孩子参与这项运动。在音乐和舞蹈中,孩子可以减少负面情绪,释放压力。热爱运动的孩子往往更具阳光心态。”熊希怡的母亲说。

每天完成作业后,家中客厅便是熊希怡的专属练习场。今年1月,凭借对抒情音乐的诠释与即兴编舞能力,熊希怡在2024年全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青少年街舞巡回赛广州站斩获桂冠。今年在各项省级赛事活动中,她已累计获得5枚金牌。

“街舞属于热爱它的人,没有界限。”熊希怡说,很多街舞爱好者通过“即兴斗舞”等进行舞蹈交流,自己因此结识了很多好朋友。

攀岩,岩壁上跳“芭蕾”

本报记者  张云河

蹬腿,展臂,扣住岩点,猛地向上一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日星攀岩馆里,10岁的文俊皓飞墙走壁,好似在岩壁上跳“芭蕾”。

“左上,贴近,爆发!”岩壁侧后方,父亲兼教练文宵悉心指导,满脸欣慰,“这孩子是攀岩的好苗子!”

别看岁数小,文俊皓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攀岩“老手”。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喜欢攀岩,6岁时开始接受正式训练。

攀岩分难度、速度、攀石3个项目。简单来说:难度,是看谁爬得高;速度,是看谁爬得快;攀石,是看谁完成线路多。

文俊皓3个项目都练,每周训练3次,每次两小时。为了他能更好地训练,父亲还用木板在自家阳台做了块小岩壁。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比赛在浙江。”文俊皓说,2020年,他参加了中国(绍兴)青少年攀岩公开赛,“比赛的岩壁高12米,是我从来没挑战过的高度。”

在A赛道刚爬了三四米,B赛道的选手已经登顶了。“‘放弃吧’,心里有个声音说。但我鼓励自己,一定能完赛!”文俊皓找寻上升岩点,协调身体各部位,继续坚持。

“A赛道运动员,攀爬时间到。”裁判员虽已提醒,但文俊皓仍未放弃。“最终登顶拍板时,我很开心。虽然没有成绩,但收获很大。”文俊皓说,他突破了自己。

握、抓、扣、搂,蹬、挂、跨、踏……文俊皓从攀岩中收获了健康和快乐。线路充满挑战,动作做起来好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壁虎游墙,身轻如燕。“这是多么有意思啊!”文俊皓说。

去年底,文俊皓获得2024“凯乐石”全国攀岩希望之星系列赛(广西)C组男子攀石赛、难度赛、速度赛三项第一名。他自豪地向记者展示着自己的攀岩粉袋,上面有国家攀岩队张悦彤、广西攀岩队覃于妹两位名将的签名。

“向上攀登,我要继续努力!”已获得11块奖牌的文俊皓,对未来充满期待。

滑板,如风一般起飞

本报记者  王欣悦

像一阵风掠过俱乐部的训练场地,9岁的李柏纬脚踩滑板“咔嗒”一声越过栏杆,腾空翻转,稳稳落地。围观的人群欢呼:“小孩哥!牛啊!”

这个在重庆市第七届运动会上斩获男子乙组街式滑板冠军的“小孩哥”,3年前还是个“小哭包”。

母亲李艳颉回忆,当年在商场偶遇滑板表演,李柏纬缩在她身后,怯生生地看着一群滑板少年摔得四仰八叉却又立马弹起。“他们即便从滑板上摔下,也能立刻爬起来,我当时就想,看来这项运动能磨炼孩子的意志。”李艳颉说。

刚加入滑板俱乐部时,教练告诉李柏纬,如果他能在暑假期间完成豚跳——即用双脚带板起跳这一训练动作,就可以加入俱乐部的滑板少年队。对于刚入门的李柏纬而言,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然而,李艳颉怎么也没想到,那时年仅6岁的李柏纬每天都缠着她,非要去训练不可。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李柏纬就成功完成了这个动作,顺利成为滑板少年队中年纪最小的队员。

从此,滑板成了李柏纬的勇气“开关”。每周课余,他用在滑板练习上的时间接近20个小时。“滑板让我不怕摔、不怕疼,摔10次也能在第十一次冲上去!”他眨眨眼,露出膝盖上的创可贴。

2024年9月,重庆市第七届运动会滑板比赛现场,流畅完成“大招”后,李柏纬赢得全场喝彩。最终,他成功斩获男子乙组街式冠军,收获了自己接触滑板以来的第一枚重量级金牌。

如今,重庆街头经常能见到滑板爱好者。他们在滑板上飞扬青春和梦想,也让这项年轻又颇具观赏性的运动被更多人熟知。“很多学滑板的人是充满创意的,因为滑板不会拘泥于重复的动作。滑板教会我,失败不是结局,而是新招式的开始。”李柏纬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1日 15 版)


阅读排行榜

图片新闻榜

图书排行榜

中师在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联盟合作
帮助中心
加入我们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关注我们
腾讯关注
微博关注
微信关注
服务指南
会员服务
运营服务
广告服务
品牌合作
地方教育
教育培训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