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线聚焦 > 基础教育

未成年人放暑假 安全意识别“放假”(民生观)

栏目:基础教育     来自:中国教师教学研究网      时间:2025-07-23 10:09

  教育与监管结合、提醒与自觉互补,才能让出行多一份安全保障,让未成年人的暑假生活平安快乐

  最近,网上的一段视频看得人心惊肉跳:5名未满16周岁的少年挤坐在一辆电动自行车上。他们没有佩戴安全头盔,在马路上飞驰。交警发现后对其批评教育,反复告知他们电动车骑行规则,增强安全出行意识。

  暑假来临,未成年人出行频率大大增加。可一些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走路时看手机、在马路上打闹、年龄不够就骑行上路、用电动车超载带人……这些行为埋藏风险隐患、违反交通规则,不仅威胁自身生命安全,还扰乱公共交通秩序,影响他人出行。增强未成年人安全意识,帮助他们明确出行规范,刻不容缓。

  家长和学校别缺位。家长作为监护人,是孩子的榜样,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妨在生活场景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知悉交规,陪伴他们安全出行。建议学校将交通安全教育融入课堂,结合实际场景模拟演练,对年龄较小的未成年人,可以教授口诀,如“一停二看三通过”、左看—右看—再左看。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只是念念课文、写写征文、参观一下展示厅还不够,目的是让孩子真正明白什么是危险。通过持续性、沉浸式教育,帮未成年人养成正确的出行习惯。

  交通部门多在完善监管上想想招。针对暑假未成年人集中出行的特点,可以制定预案,利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对未成年人出行违规行为别轻易放过,“年龄小”不是借口。除了批评教育之外,根据违规和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惩戒,让孩子们知利害、懂敬畏。

  未成年人自己也该自觉自律,坚守规则底线。每个人都是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特别是在与同学朋友结伴出游时,勇于对危险行为说“不”并非“没胆子”,更不是“不合群”,相反,遵规守法才是对自己和同伴最大的负责。

  放暑假了,安全意识别“放假”。只有全社会切实行动起来,教育与监管结合、提醒与自觉互补,才能让出行多一份安全保障,让未成年人的暑假生活平安快乐。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2日 13 版)


阅读排行榜

图片新闻榜

图书排行榜

中师在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联盟合作
帮助中心
加入我们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关注我们
腾讯关注
微博关注
微信关注
服务指南
会员服务
运营服务
广告服务
品牌合作
地方教育
教育培训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