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线聚焦 > 特殊教育

非遗文化进校园 助力特殊教育与民族传承深度融合

栏目:特殊教育     来自:中国教师教学研究网      时间:2025-08-07 03:35

近日,陵水黎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黎族传统织锦技艺体验活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技艺的沉浸式教学,为特殊学生搭建了文化传承与技能学习的桥梁。此次活动在非遗传承人和学校精心组织下,以“非遗+特教”的创新模式,探索传统文化保护与特殊教育融合的新路径。

匠心传承,非遗点亮特教课堂。活动当天,授课老师们手把手指导学生操作传统踞腰织机,鼓励他们用指尖触摸文化脉络,通过演示黎锦的纺、染、织、绣技艺,带领学生感受海南黎族千年技艺的精妙,在经纬交错中领悟匠心精神。非遗文化进校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更能为他们提供未来就业的一技之长,这也是推动特殊教育与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实践。

文化赋能,助力特殊学生成长。黎锦技艺的互动式教学为特殊学生提供了独特的表达方式。听力障碍学生通过视觉观察和动手实践参与创作,智力障碍学生在重复编织动作中锻炼专注力。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简易织片,展现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创造力。“看到孩子们专注地学习祖先的智慧,并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想法,这正是非遗教育的意义。”授课老师感慨道。活动还特别设计了黎锦纹样解读环节,通过青蛙纹、甘工鸟纹等图腾故事,传递黎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理念。

深化融合,构建长效传承机制。此次体验活动是陵水县“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创新延伸。陵水特殊教育学校计划将黎锦技艺纳入校本课程,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驻校指导,并联合当地文旅部门开发适合特殊学生的非遗文创产品。学校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打造‘非遗传承基地’,让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并行,帮助特殊群体实现社会价值。”

借非遗保护之东方,以文化为纽带,为特殊学生铺就了一条融入社会、自信成长的路径。陵水特殊教育学校通过“非遗+特教”的实践,彰显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包容性。(陵水黎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局 卓雅婷)


阅读排行榜

图片新闻榜

图书排行榜

中师在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联盟合作
帮助中心
加入我们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关注我们
腾讯关注
微博关注
微信关注
服务指南
会员服务
运营服务
广告服务
品牌合作
地方教育
教育培训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RRZCMS